入秋后,对24小时操心在线的老母亲来说,意味着孩子感冒、咳嗽的高发季节就要来了……如果再赶上孩子死活不吃药,那简直是雪上加霜。
前段时间看一个妈妈群里面在讨论,有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发烧,妈妈想给孩子喂药,但孩子哭闹不止,于是奶奶看孩子发烧心疼,就强行把药灌进去,结果孩子出现剧烈的呕吐和咳嗽。
没多久,孩子的脸色发紫,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居然窒息了,孩子的父母很快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孩子被救了回来,但是孩子却因为这个变成植物人,这件事情让全家人心痛不已。
强行喂药,不仅包括捏鼻子、捏脸颊,也包括在孩子哭闹、挣扎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将药喂进嘴里。
“强行”二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是确实不少家长都用过这种方法。
其实在孩子哭闹、挣扎、深吸气时,一般都是通过口腔呼吸,此时的气道口可能处于开放状态,药物进入气管后,不但会引起呛咳,甚至可能会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除了捏鼻子,还有家长会捏孩子的脸颊,这种方法也不可取。除了同样有呛入气管的危险外,用力捏拧脸颊,也有可能会对口腔的颊粘膜的粘膜组织造成伤害。
在被“强迫”喂药的过程中,除了对药物的排斥,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恐惧,对后续服药也会越来越害怕,会越来越抗拒吃药。
1强行灌药--轻则呛咳,重则致命
宝宝怕苦,特别是中药难闻的气味总是让宝宝死活不张口。一些妈妈在软泡硬磨没办法后,只好选择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灌下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2把药混在果汁、牛奶里等--降低药效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用牛奶或者奶粉给孩子服药, 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等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影响药物吸收。此外,牛奶及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磷酸盐等,可与某些药物生成难溶性盐类,影响疗效。
3用假包装欺骗孩子--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妈妈想尽办法让宝宝吃药,可能会哄说药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甜甜的。虽然通常宝宝吃下去以后才知道妈妈是骗人的,但毕竟有些儿童用药确实会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宝宝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4加大或减小药量-可能导致宝宝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
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
用药剂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而有些家长见几天用药没疗效,于是频繁更换其他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大,想起就喂,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03正确喂药方法,每位爸妈必备
1喂药时间和次数有讲究
很多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所以大多数建议在饭后1小时服用。某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铁剂等,可以选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
2半卧、侧身,喂药姿势有讲究
孩子吃药,多少都会有点抗拒行为。平躺着吃药,很容易被呛着,因此尽量让孩子把头侧向一边。
若病情允许,在孩子不哭的时候,最好将孩子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上半身稍高,适当固定手脚,再紧贴着嘴角喂药。如果孩子不愿意咽药,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他的两颊,使其吞下。
喂药后,将宝宝抱起轻拍背部,使药液顺畅地流入胃内,并驱出胃内空气,避免呕吐。最后,给宝宝喂适量温开水,以冲洗残留在口中及附在食道壁上的药物,消除口腔内遗留的苦味,并避免食道黏膜受损。
3非液体药物可研磨后喂食
婴幼儿药物多是液体,但也有粉剂、片剂和胶囊。非液体药物可研磨后,用少量温开水溶化再喂。喂完后,再给孩子喂少量温开水,冲淡口中药味,并帮助药物在胃中溶解。
4最好用带刻度的滴管或量杯、空奶瓶喂药
很多爸妈喂药习惯用勺,可这样不但容易把药液洒出来,药量也不准。现在,很多药盒里都会配有带刻度的滴管或量杯。使用滴管时,要将管口放在婴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之间,按照他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如无滴管,准备一支去掉针头的注射器也可以,使用方法与滴管类似。
有时候,空奶瓶也可以用来给孩子喂药,把药剂放进奶瓶,让婴儿自己吸嘬。如果上面提到的东西你暂时都没有,用勺子也不是不行。可将量好剂量的药液倒在勺中,送入孩子口中,压住舌头,待药液咽下后再拿出小勺。
养孩子不易,爸妈在给孩子喂药时千万不要用错误的方式喂药,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当然也希望每一个宝宝都是健康快乐的,少生病最好!
了解月嫂/育婴师培训,点击查看
了解早教培训,点击查看
请育婴师、育儿嫂,点击查看
月嫂/育婴师公司创办,点击查看
24小时服务热线:
0731-83995552 / 17673059554(可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