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数据统计,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在60%~90%之间,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0.8%。实际上,临床上有近95%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关于腹直肌分离,特别是产后的宝妈们,心里肯定都一大堆疑问:
到底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会导致什么重病大病吗?
怎么诊断是否腹直肌分离症?
怎么修复腹直肌分离?
有什么注意事项?
产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修复……
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掰弄清楚!
腹直肌分离很多有过生育的女性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怀孕时肚子鼓鼓,生过孩子后肚子依然鼓鼓,甚至过几个月都不见恢复。还经常伴随有腰背疼痛等问题。如果到医院检查,通常会被告知5个字——「腹直肌分离」!
不同的人,不同的胎胞形状,腹直肌分离的类型也不太一样,但都属于分离。老人家常说尖肚生男,圆肚生女。有一说一,尖肚生不生男娃不好说,但一定是比圆扁形更容易腹直肌分离,看孕肚位置,孕肚长得高的人就会顶在肚脐上面,孕肚长得低的人就会把肚脐下方顶开。
那圆肚就一定不会腹直肌分离了吗?这个以检测为准。
腹直肌分离了会怎样?大多数女性在孕期都不会感到腹直肌分离带来的问题,只是可能会发现腹部凸起……
当腹直肌出现分离,你的子宫,内脏和其他腹腔内的器官就只有薄薄的连接组织把它们收拢在肚子里。如果没有相关的肌肉的支持,顺产会变得更难。
孕期的腹直肌分离还会造成腰痛,便秘和漏尿。甚至还可能让你呼吸不畅,行动不便(怀孕本身已经让人非常行动不便了)。在极端的情况下,组织被撕裂,器官就凸出来了,即出现疝气。
如何检测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就是指左右两条腹直肌向两边分开了。具体分开到什么程度,要经过仔细检查来判断:
判断方法Step 1 仰卧床上,两腿弯曲,露出腹部。
Step 2 测量腹直肌的范围以肚脐上下5厘米腹直肌中线为测量点。
Step 3 用食指和中指放在腹直肌中线,由腹直肌上端往下端进行检查。
Step 4 抬起上半身感觉腹直肌对手指产生挤压感。
Step 5 食指和中指测量腹直肌有空隙,感受不到挤压时,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进行测量。
Step 6 2指以内在专业康复人员指导下自我锻炼进行恢复。
Step 7 2-3指之间甚至超过3指在专业康复人员一对一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腹直肌分离,除使肚子凸起影响美观外,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内脏器官移位下垂,或导致腰背疼痛等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腹直肌分离注意:以下所有康复方法全部注明仅适合2指以内的腹直肌分离,2指以上的建议经康复机构专业人员评估后给出具体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电刺激:
产后42天,3次/周,30min/次。10次/疗程。刺激强度为患者感受到舒适的酥麻感,肌肉出现轻微震颤即可。此种方式建议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S4。
✪腹式呼吸
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最大限度鼓肚子,然后肚子慢慢回落归位,注意不是腹部“收缩”,而是“归位”。
结合上面两个动作,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鼓肚子,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慢慢回落,胸部保持不动。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坚持每天做10-15分钟。建议每分钟6次。
✪抬头训练:
屈膝仰卧,双手交叉横跨中线,吐气将头抬离地面,同时双手温和的将腹直肌推往中线,然后缓慢的降低头部并放松;如无法伸手触及腹部,可用毯子在腹直肌分离处包裹躯干,再完成上述动作。
✪臀桥练习
仰卧,双腿弯曲,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将臀部抬至空中,使膝盖、上身、头部呈一条直线。保持几秒钟,慢慢回落,回落时身体不贴地面。
最后告诉大家:产后42天一定要先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检查有无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等。产后应该康复哪些部位,先康复什么,后康复什么,其实都是有讲究的,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也会教你科学的家庭恢复动作,千万不能随意锻炼,后悔莫及。
产后多久可以进行腹直肌修复呢?就大部分产后妈妈而言,如果没有其他身体问题,产后42~90天,是修复的黄金时机;产后3~6个月,是修复关键时机;产后6~9个月,是修复的次关键时机。
一旦腹直肌没在最佳时机完全修复,是不会随时间自动修复的“腹直肌分离”症状可能会伴随余生……
大于三指的分离就需要手术进行修复!
建议有此困扰的产后妈妈抓住修复时机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了解月嫂/育婴师培训,点击查看
了解早教培训,点击查看
请育婴师、育儿嫂,点击查看
月嫂/育婴师公司创办,点击查看
24小时服务热线:
0731-83995552 / 17673059554(可加微信)